近日,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,因摔伤致左足踝部疼痛肿胀一天多,不能站立行走,踝关节不能活动。来我院骨科就诊,在行X线检查结果提示左跟骨粉碎性骨折。
骨科汪洋主任介绍,跟骨结构复杂,传统手术依赖医生经验及术中反复透视,不仅创伤较大,精度也难以保障。在我院成功开展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后,遇到脊柱及四肢骨折的情况,仅通过微小切口就置入螺钉,显著降低了手术损伤,同时将内固定精度提升至全新高度。该技术最大限度保护了患者的软组织和骨骼血运,也为术后功能的快速恢复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人“机”联手,超强实力
根据患者的病情,汪洋主任也是为患者着想,向他提供了一套详细的“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”治疗方案,患者在认真了解后,当即决定接受医生的建议,接受机器人辅助手术。
术前规划系统:基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,对患者骨骼进行智能分割与三维重建。系统依据骨骼解剖形态及参数,自动测算并匹配最优假体型号,为患者定制个性化手术方案,大幅提升术前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度。
术中导航系统:借助亚毫米级光学定位技术,实时监测手术进程,精准引导操作路径。同时,系统通过配准算法智能预估软骨厚度,为术中间隙平衡提供客观数据支持,显著提升手术安全性。
术后影像结果,完美植钉
智能操控系统:实时捕捉手术器械位置信息,确保植入物通道与术前规划完全一致。系统配备的安全保护机制,可有效减少软组织损伤;通过视、触觉反馈辅助精准截骨,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。
机器人辅助手术的优势
此次手术在智能机器人辅助下,实现多项指标优化:手术切口极其小,植钉精度达到毫米级别,手术时间大幅缩短,术中出血量减少近一半,尤为值得关注的是,患者术后不到24小时即可实现自主下地活动,相比传统手术 2-3天的下地周期,康复进程显著加速。
微创切口极小
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,极大地推动传统诊疗模式向精准化、智能化模式转变,不仅显著提升了手术精准度与治疗效率,更降低了手术操作对单一医生经验的依赖,该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将推动医院骨科形成“精准诊断—智能手术—快速康复”的全流程诊疗体系,进一步巩固科室在区域骨科领域的技术优势。
跟骨骨折不容小觑
跟骨骨折是足部常见骨折之一,青壮年人群多发,多因高能量损伤所致,如高处坠落或挤压伤。若跟骨骨折后治疗不当或不及时,可出现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、负重或行走时足跟疼痛、足跟外侧疼痛及足部畸形等,会严重影响患者劳动能力。骨科机器人拓展了医生的眼、脑和手的功能,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。
惠州日报对我院骨科机器人报道
扫一扫
关注动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