荷风送清竹,竹露滴清响。7月7日,我们将迎来小暑节气,此时,炎炎盛夏正式拉开帷幕,小暑过后,一日热三分,“烧烤+桑拿”模式即将开启,养生达人如何在小暑时节保健养生,听听中医科叶涛娟主任怎么给大家建议。
小暑时节,天气炎热,易感受暑热、暑湿之邪,由于出汗多,耗气伤津,容易出现周身乏力、脾胃不和等症状。所以,暑天要避开太阳直射、避免高温活动,可以适当开空调,26℃~27℃为宜;也可以增加沐浴的次数、参加游泳等,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暑湿、暑热。
小暑时节,天气炎热,人们常常会觉得心情焦躁、缺乏精神、心烦不得眠、燥热、手心热等,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此时要注重静心、养心。
保持情绪的舒缓平稳,并且以静坐、补充睡眠等方式来调节,心脏机能养护尤为重要,应保持心情舒畅,和缓气血 。
小暑时节,气候闷热,脾胃功能减弱,人们多喜欢吃生冷食物以降温,但冰冷的食物直接进入胃肠道后,不仅损伤消化道黏膜,而且影响胃肠道蠕动,甚至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腹泻。因此,小暑时节的饮食要以清淡为主,不贪冰冷、不食过热,少食油腻、辛辣的食物。
可适当进食一些具有清热解暑、健脾化湿、疏肝和胃等作用的食物,如赤小豆、绿豆、苦瓜、莲子、冬瓜、南瓜、木瓜、银耳、薏仁、山药、茯苓、番茄等。
小暑时节,白昼时间比较长,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做一些相应的调整,以迟睡早起为宜。但迟睡也不要晚于夜间11:00,早起也要等到天亮再起床。
天气炎热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,可能会出现精力不够、头晕等问题。适当的午睡,不仅能够帮助人们补充体力,减少疲惫感,还能有效预防冠心病等心脏疾病。
在气候炎热的小暑,天气炎热,阳气旺盛,不要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,并尽量减少外出,运动宜缓不宜剧烈,避免运动量过大、时间过长,更不能挥汗如雨,建议选择舒缓的运动或练习一些中医传统保健功法,如快走、慢跑、打太极拳、做八段锦等,及时补充水分,以免津液大量流失而出现身体不适。
此时天气紫外线很强,要做好物理防晒,同时结合化学防晒,比如遮阳伞、防晒衣、防晒霜等。也可以带上太阳镜,防止阳光太强刺伤眼睛。
“冬病”一般指冬天里易发作的疾病,如慢性气管炎、支气管哮喘、肺气肿、过敏性鼻炎、体虚易感冒等属虚寒性疾病。夏天暑热骄阳,心火正盛,若在夏天缓解期进行正确治疗,将体内积聚的寒气驱出,能有效减少甚至防止冬季复发。
在中医指导下通过服药、食疗、贴敷膏药等中医特色疗法,内外兼顾,祛除寒湿阴邪,增强人体阳气,改善体内的功能状态,提高免疫力,增强抗病力。
叶涛娟主任讲到:
通过中医进行养生,主要也就是根据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,因此也就需要相应的治疗和保养,如果身体出现不适,还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,切勿自行判断。
中医科咨询电话:0752-2163009
扫一扫
关注动态